《佛山广播电视周报》佛山“好友营”好友接力,快乐支教爱满天涯

添加团队:支教组 添加时间: 2016-10-25

发表日期: 2010-06-02

文/本报记者  张梦云 通讯员  邓展明 图/受访者提供

   遥远的山区,万里外的山沟,有着如画的大片草地,如仙境般的田园,引人入胜的蓝天白云。然而这里也有一群住在黑土窖,从小就要放牛种地养家,目不识丁的孩子,他们渴望读书,渴望走出深山,渴望实现理想。于是,2006年,这里走进了一群年轻人——"好友营支教"营友。在“好友营”的团队里,无论是文化厅的退休干部,还是“90后”;无论是佛山的房地产公司项目经理,还是山西的富家子弟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——爱心!坚持!     

   阳光下,破屋前,周峰和孩子们笑得很灿烂。

 

旅途中看到校舍变鸡舍

   遥远的山区, 大片的草地,仙境般的田园,纯净的蓝天白云……伍景勋按着快门,陶醉在这诗意的画卷中。远处,一面国旗迎风飘扬,国旗下面,是一幢漂亮的新房,寂静的操场,那是一所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新学校。走近,伍景勋吃惊地发现,崭新的校舍里,没有琅琅书声,没有老师,没有学生,只有几圈猪,在那里慵懒地享受着阳光,还有一些鸡……原来,学校虽然是修好了,但因为没有老师,校舍被当地人租作养猪、养鸡场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没有老师?因为这里太过偏僻,公办老师不愿来,请代课老师,又没有钱。

    伍景勋,1974年生于广东南海,1996年大学毕业,学化工专业的他在南海一家化工涂料企业任职,至2002年他已经是一家台资企业的中层。因为生在繁华富庶的珠三角,伍景勋同许多城市白领一样,喜欢旅游,有着自己的青春梦想。伍景勋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风景名胜,而是最偏远的山山水水,村村寨寨,他喜欢那里简单的人情,淳朴的民风,以及最原始的自然美景。伍景勋当学生时的青春梦想是:将来有钱了,要建一所希望小学。2002年的这次旅行,改变了他的想法:原来,偏远地区的小学,缺的不是校舍,而是教师。

    他第一次萌生了“支教”的想法。

努力工作4年,然后辞职做善事

    伍景勋开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,并开始为支教做准备。

    通过媒体,伍景勋看到,很多的支教人员都是一两个人的小团队,刚开始,他们满怀激情,充满爱心,到了偏僻山区的小学校,一年还好,两年,两年之后,他们坚持不下去了。经济的压力,信息的闭塞,与时代的脱轨,父母的不理解,女友要分手……种种现实的问题让他们难以再继续下去,而后面的接替者又不能一时半会儿找到。原本是一件充满爱心的好事,到最后,却充满悲剧色彩。

   一个人、两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!伍景勋的支教想法升级:他要组织一帮人,成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,大家合力,来把爱心支教进行到底。具体做法就是:成立“好友营支教”,伍景勋负责组织工作和后勤保障,如支教点的确定,与当地的教育局、乡政府的接洽,支教老师的招募、挑选,支教老师生活补助经费的筹集等等,让支教老师可以一心一意地教学,别的什么都不用操心。

   做善事,除了爱心,还得有物质基础。伍景勋考虑到,这件事真正做起来,他必须要攒够一笔钱,然后辞掉工作,一心一意来做这件事。为此,他用了4年时间做准备,辛勤努力又省吃俭用了4年。到2006年8月,伍景勋觉得一切都准备好了,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,同年10月,他正式成立了“好友营支教”,简称“好友营”。

  “好友营”专注于长期支教,为贫穷闭塞的边远山区及内地“留守”问题的农村孩子提供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志愿师资力量,帮助他们脱盲,提高文化水平,提高他们在经济社会冲击下的生存和适应能力。

爱心旗帜下,团队茁壮成长

  如今,“好友营”成立两年多,已经在湖南、青海、四川三省建立了11所支教校点,每学期可以派出28名支教老师。现在一共派出支教老师81位,年受益孩子600多名,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、最具绩效、团队运作最成熟的民间支教团体。

    伍景勋很感慨,当他第一次到支教联盟网发帖,说出自己的想法时,当天就有几十名网友积极回应。伍景勋从几十名报名者中找到了3名同伴,他们分别来自安徽、重庆和新疆。

  2007年元宵节后,伍景勋一行人走进四川木里。他向白碉乡九年制学校的罗校长说明来意:免费,不要工钱,来帮助失学儿童和留守孩子?当地人不相信,罗校长还差点儿把他们当成是推销文具的。更有一位村民要伍景勋他们拿出身份证,并仔细查看了很久。

  伍景勋挑选的支教点,全都是没有一名正式教师的最偏僻最闭塞的乡村小学。支教老师进出要靠马匹和步行。教课没有工资,还要倒贴钱给学生。“好友营”的老师,来自全国各地,他们除了有爱心,更需要有恒心。他们之中,大部分不是专业的老师,而是公司白领,有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退休干部,有看起来很小资的漂亮美眉。他们一教就是一个学期,或一个学年,不能半途而废。

   伍景勋是2008年5月又重新回到佛山的职场中去的。这期间,他把“好友营”运作得非常成熟。支教老师每年都有增加,他们以“轮换制”来保证教育的持续。为什么要轮换?因为这些支教老师同时也是当代都市中的精英,他们不可能辞职太久,与时代脱节。他们必须重新回到都市中,回归职场。只有经济基础得到保障,才能保证爱心的延续。

拯救小妈妈——“好友营”的“小老师计划”


安小芳:四川周家坪村小老师,15周岁。 
王拉初:四川药铺村小老师,14周岁。

    在周家坪村小学,15岁的安小芳站在讲台上,有模有样地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课。她的备课本和板书,网友们在“好友营”网站上已经看到,都夸“不错”。

    安小芳是周家坪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,她是这所学校的学生,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——小老师。

    所谓“小老师计划”,就是挑选那些踏实肯学、成绩中等以上的女生——主要针对女生,因为她们更容易被迫辍学务农或嫁人——由“好友营”支付工资,视年龄大小,学习和教学态度、经验等,每月工资在100-500元不等。

    小老师们一边在支教老师的指导下,教一二年级的学生,一边自学高年级课程。这些“小老师”除了能帮家里挣一点钱外,还可以抽空帮父母干些农活。“好友营”通过与当地教育机构沟通,将她们的学籍挂在当地的中心小学,她们还可以参加升学考试。

    王拉初14周岁,妈妈眼盲无法劳动,父亲常闹酒疯已经离家三年没有联系,家里的重活就靠舅舅帮忙。王拉初还有一个哥哥叫王秋豪,在乡中读初二,成绩不错;妹妹王公秋在药铺村小,成绩也很好。而王拉初本人,就不得不在中心小学读到四年级时缀学,回家放羊。 

   “好友”们找到她家,先给她家里人算笔账:王拉初家有37只羊,每年只能卖3——5只,一只羊平均200元。她一年务农收入相当于最多1000元,另分担部分家务。若她能当小老师,就算月工资是200元/月,一年按8个月算也是1600元,远高于放羊收入,同时还有机会修完初中甚至高中学历,出外打工或考正式教师、公务员,同样能分担部分家务。就这样,王拉初也成了一名小老师。

   “小老师计划”在某种程度上,改变了那些成绩优秀却不得不早早辍学务农或嫁人的农村女生,因为她们有了教学收入,就不必因为生活负担而早早嫁人,早早做妈妈。

    目前,“小老师”计划正火热进行中。除了在四川的木里等地推广,“好友营”还想把它推广到青海、湖南。

生死悠关——孙老师的故事

    孙涛:山西人,父亲是当地知名企业家。2008年9月同时在同一学校支教。

 

   孙涛的学生小虎(化名),在上学的路上,被一根树枝扎到了脖子。树枝长六、七厘米,有筷子般粗,不偏不倚,扎到的位置正好是在颈动脉附近。因为树枝扎到肉里面去了,外面露的并不多。小虎的父母没当回事。十几天后,看小虎不大对劲儿,他爸爸才带他到县医院。县医院的医生一看情况,不敢动手术,要他们转到州医院。到了州医院,一问,手术费就要两三千元,小虎的爸爸有点不舍得钱,就又把他带回家来,找当地的土医。土医不敢乱来,小虎的爸爸就放弃了治疗,以为过一段时间,小虎会自己好。

   孙涛心疼他的学生,他和周锋,以及一起支教的另一名老师江英,三人凑了三千元,把小虎送到州医院。医院接诊,做完手术后告诉他们:幸亏你们送得及时,再晚几天,伤口感染,恶化,孩子命都难保了。

   周锋:“好友营”成员,吉林人,北京白领。

 

 

    魏叔:南京人,江苏省文化厅属下某单位退休干部,2008年在湖南支教点任教。魏婶是魏叔妻子,与他一起来支教。

    魏叔已经60多岁了,是个狂热的摄影发烧友。身体方面,除了有点高血压,他觉得自己丝毫不逊于年轻健壮的小伙子。这个退而不休、闲不住的好老头,特别喜欢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。对于三农问题,尤其是农村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,他一直很关注。

    魏叔喜欢上网,一次无意的浏览,他看到了“好友营支教”网站,看到了佛山有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年轻人,而且这爱心已经蔓延到全中国,北京、重庆、山西、新疆……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“好友”,为了那些偏远地区的失学儿童,甘愿放下都市中的舒适和繁华,“自带干粮”,无怨无悔地在深山或是稀薄的高原地带坚守着,奉献着。

    除了感动,魏叔还看到了“好友营”网站上,“好友”们贴出来的摄影图片:那美丽的梯田,纯净的高原、金黄的菜花,孩子们天真的笑脸,高山之巅,迎风飘扬的国旗,以土坏垒成的校舍……

    魏叔用电话和网络同伍景勋联系,他毫不谦虚地夸耀了一番自己的长处:他的专业,他的学识,他的耐心,他特别喜欢小孩子……总之一句话,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支教老师。
    当时,“好友营”的青海支教点和湖南支教点都需要老师,考虑到魏叔有高血压,不适合高原生活,伍景勋就把他安排到了湖南永州的一个支教点。

    魏婶比魏叔小几岁,他们感情一直很好。丈夫一走,她在家里就有些坐不住了。他在那里能不能吃得好?高血压要是犯了怎么办?没有洗衣机,谁给他洗衣服?魏婶也收拾了行李,来到丈夫身边。

    一到学校,魏婶就被眼前的景象打动了。学校没有一名正式老师,孩子们也不会讲普通话,看着他们渴求知识的双眸,夫唱妇随的魏婶也申请,成了一名支教老师。

    在湖南的乡村,这对来自古城金陵的老夫老妻,在奉献爱心的同时,也在演绎着他们自己的爱情童话。 

迫在眉睫——婧婧老师的故事

    婧婧:重庆人,原在北京某公司任人力资源主管,2008年3月至7月在四川支教点任教。

    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,快乐也显得那么简单。在四川木里,一个名叫乔瓦的小学校,婧婧老师给学生们讲成语——迫在眉睫。“眉是眉毛的意思,睫是眼睫毛的意思,那么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呢?”

    一个小学生大声地回答:“就是在眉毛和眼睫毛的地方破了!”

    婧婧老师想笑,旋即忍住。她是老师,要注意形象,要为人师表。不过孩子们的纯真可爱,实在是让她太喜欢了。

    春天的木里,空气清新,百花争艳。婧婧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作文,让他们描写春天。作文本交上来了,婧婧老师有点头痛。她心里清楚,这些孩子,有很多普通话都说不利落,字也没认识多少,但是作文写得异常精彩,很明显是抄的;有些孩子竟然抄了同一篇文章;有些孩子的文章全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;有些孩子的语句根本都不通顺;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的文章还可以看。

    婧婧老师从北京出发之前,带了相当多的教学道具:专用印章,笔记本,圆珠笔……表现好的孩子,可以得到她的印章,集多少印章就可以换得相应的奖品。婧婧老师只想表扬孩子,不想批评他们。

    婧婧老师发现,她管理这些孩子,比她做人力资源主管还要有压力。她害怕自己不能够胜任,怕自己讲得太浅孩子吃不饱,又害怕讲得太深孩子理解不了。而且她的学生们差距很大,是以前二年级班上最好的和最差的学生凑成的一个班。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差,她一讲课文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之类的东西,孩子们就犯蒙,整个班就死气沉沉。班上的孩子年龄差距也很大。为此,婧婧老师找当地有经验的老师学习、请教,还在互联网上发帖,寻找帮助。

    课间休息是最快乐的时光,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跑到老师身边,让她照相。操场上的阳光很灿烂,孩子们的笑容也很灿烂。孩子就是孩子,有着天真而纯净的心灵!婧婧老师想,如果可以一直跟孩子们呆着,自己就会越活越年轻!课间时间太短暂了,而婧婧老师想更多地把孩子们的灿烂笑脸记录下来,于是她偷偷地在孩子们做练习的课上给他们拍照。偷拍啊!

人物>  伍景勋

支教,是许多爱心人士的梦想。 
然而,踏上这条路的人太少,一辈子从事的人,更是少之又少。 
太多娃娃陷在山野间,日出生火日落撵羊,苍白地重复祖辈的历史…… 
传奇需要人去打造。有个人,他集天南地北有心人,成立“好友营”。
迄今已81位支教老师上山下乡,把娃娃们从田里召回课堂…… 
这个人,是伍景勋。 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fstvb.com/htm/2009/03/21/3384ffc4261.htm



扫一扫,关注好友营支教公众号

好友营支教:快乐公益,理性支教


我要捐款
快速入口
支教报名
资助学生
成为职业公益人
助学专员招聘
关于我们
机构介绍
成长历程
运作框架
媒体报道
友情链接
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
腾讯公益

关注微信


办公电话(工作时间:08:30-17:15)

0757-86201996

报名QQ:1379974032

联系邮箱:hyy9999@yeah.net

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桂东路17号邮政局大楼13楼

©C opyright 2010 hyy1996.com.All Rights Reserved

好友营支教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1354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