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区教育与我有关么?

添加团队:支教组 添加时间: 2016-10-28

作者 | 张晓玲

好友营支教秘书长,从事公益领域11年,就职好友营支教7年。


来自外界的山区教育印象——与我关系不大

      2016年是我在机构的第七年,也是关注山区教育的第七年。入机构之前,“教育”二字停留在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这一条大家公认的教育康庄大道,“山区教育”四个字停留在21世纪初清退30万代课老师,但只是“知道”,却无法代入,这事与我有什么关系?


身在其中的七年变化——我们所做的只是加速剂而非救世主

      与很多第一次到山区的营友们一样,进入学校的路因为长、烂、险、累而理解为什么村民会不那么积极的送孩子读书。隔山跑死牛,说起学校在那座山后面,但想到达那里,可能要用半天的时间。在那样的自然条件与认知体系中,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。种地、放羊、养猪可以让家庭有些收入,不多,但因为可以花钱的地方少,没有物质的诱惑,也没有购买的需求,而全村的收入支出都差不多,没有比较就没有落差。大家都一样的房屋,一样的家徒四壁,甚至觉得全世界的家也许都是差不多的。

     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,长期支教项目的开展,外界人与资源的进入,一部分人开始走出来成为“农民工”,在城市的工厂中做些简单重复的工作。每年回老家都会带出一部分年纪大点,不再读书的孩子。他们在城市中摸索,总是会发现新鲜的玩意儿,一些在家乡中没有的事与物,但也会因为缺乏指导,一年到头不但不寄钱回家,还可能向家里索要回去的路费。

      但为什么这部分人的情况很少被提起,而更多的宣传报道都是农村娃通过学习改变了家庭命运的故事?可能因为这个世界不好的事太多了,都需要一些温暖向上的事来鼓励自己,并向捐赠者证明我们做的事是值得的。

如果没有外界的进入,当地还是封闭的幸福指数高的环境。如今村民看到了另外的生活方式——所谓五彩斑斓的世界,他们就会有所追求,而伴随着追求而来的是各种磕磕绊绊。在做这份工作两年左右的时间,我会思考到底进入山区支持是对还是不对。

      一个记者对我说:其实就算你们不来,这里再过几十年也会变成现在的样子,你们做的只是加速发展,缩短了时间进程。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。


进步,但有限

      相对山区扫盲的工作,城乡结合处(也就是常说的留守儿童地区)的教育问题要复杂的多。如果说山区条件艰苦,村民对知识渴望不强,教学没有成就感,因此造成没有老师愿意到村小。那么城乡结合处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可以说得上是好的,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,村小里有水有电有信号,村里的学生家庭也会主动送去学校,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老师肯到村小教书?

      因为对比的条件是中心校和县里的学校,不是同为贫困山区的学校。在与中心校校长沟通的过程中提到,新来的老师,如果被安排去村小,那他宁可失去这份工作。我们其中一个支教点,距离中心校脚程就二十分钟,但从2009年至今,一位老师都安排不下来。这几年开放招募特岗老师,提高师范生录取率,为师范生免除学费等一系列国家政策,也不过是在提高中心校以上的学校老师人数而已。

      那村小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?村子里收入情况好的家庭都搬到镇上或县城,留下的是真的没法搬出去的老人和小孩。想一下我们身边的孩子,不管是六七岁的还是已经上了初中的,早送晚接已成常态。但在村里的孩子没有人送和接,这些学生也是没办法独自走路去中心校上学的。因为还有这部分学生读书的需求,村小得以被保存下来。村小的老师不是中心校安排下来的年轻人,通常是本村的老师,他们赶上最后一批政策进入了体系,如今也都是接近退休。另外一部分没有老教师的村小,请的是本村上过学的村民做代课老师。而最小的村小只有五个学生,其中三个是学前班,两个分别是一、二年级。这些代课老师是自给自足的,从学前班里赚到多少钱,就有多少收入。

      面对学生家庭的迁移,学生人数的减少,村小会进入自动消亡的阶段。而那些还有学生的村小,如果老教师退休,年轻老师安排不下来,村里有知识的人都外出打工,找不到代课老师——这些学生将何去何从?

      我曾经与某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交流关于老师的资质问题。我的观点是,如今大量的村小缺乏老师,是否可以降低村小老师的学历门槛,让教师基数增长起来。先解决“吃饱”问题再解决“吃好”的问题。她说:“儿童幼年接受的引导会影响一生,其实越是低龄儿童,老师越是应该高素 质高水准的,而现状确是相反的。”


家庭教育的重要性

      为什么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带孩子去镇或县上读书?成绩会提高很多么?如果县里的老师是从中心校考上去的,教学方法还是和原来一样,成绩也会提高么?中心校长给的答案是肯定的。同样的学生,同样的老师,同样的教学方法,只是地点从中心校转到了县城,学生的成绩可以从六十分升到九十分。

     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?因为学生家长改变了。首先,家长选择让学生转校,这意味着对学生的教育是关心的。其次,在县城的学校读书,其他家长的态度也会彼此影响。所以哪怕从零开始,家长也会学习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事。这并不是意味着村里的家长就不看重学生的学习情况,而是村里大多是老人,信息交流基本没有,从而导致家长认为把学生放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——教育是学校的事,“老师,你说说他,他就听你的”。


所有的儿童都与我们有关

      再过十年,上面所说的学生即将进入社会,所见即所得,他们会沿着父母的生活轨迹行走——打工,做生意,赚钱。但他们的父母是在自己父母身边长大的,就算没有很多知识的灌输,也有言传身教讲解做人的道理,还能时常得到关爱。一个人,只有被爱过才懂得如何去爱。而村里的孩子们,多数出生后就没在父母身边呆几天,对于世界探知,价值观的形成是无人指导的,那么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后的所作所为是无法把控的。

      伴随中国的发展,乡村因为各种原因活性在降低,现在的6000万留守儿童会在十年后成长并进入城市,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。如果在幼年及成长期没有感受过关爱,不懂得规则,没有道德约束,到时社会将会付出更多来为不良事件买单。当这样的一个群体,与“你”的子女共同分享这个世界,我不是恶意揣测,也不是耸人听闻,只是不禁想象。那时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,取决于现在我们对儿童的关怀有多少。这个世界在向什么方向推进,都与我们息息相关。

      比较好的信息是今年开始教育部门直接提供村小的老师岗位招募,并提高中心校、村小老师的补贴,虽然可能下到村小的老师教半年一年就会转走,但至少学生有人教了不是么?支教老师不也是一学期两学期的接力教学。

愿教师缺口早日补齐并可以出现理想中,高水平人才教低幼儿的情况得到普及。


好友营支教:快乐公益,理性支教。

官网:http://www.hyy1996.org

微博:@好友营支教

微信:haoyouying2006(好友营支教小秘书)

咨询QQ群:77387920

我要捐款
快速入口
支教报名
资助学生
成为职业公益人
助学专员招聘
关于我们
运作框架
媒体报道
机构介绍
成长历程
友情链接
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
腾讯公益

关注微信


办公电话(工作时间:08:30-17:15)

0757-86201996

报名QQ:1379974032

联系邮箱:hyy9999@yeah.net

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桂东路17号邮政局大楼13楼

©C opyright 2010 hyy1996.com.All Rights Reserved

好友营支教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13547号-1